我是基層法院的一名青年執行干警。有位法學家曾說,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時代問題的答案。新時代向司法工作者提出了怎樣的問題?這是久久縈繞在我腦海里的問號。 十九大報告全文有50多處以“法治”為關鍵詞的具體表述,從法治國家到法治政府到法治社會,對法治的高度重視以及法治在中國的蓬勃發展洋溢其間。法治需要立柱架梁,也離不開具體的執行。在我的身邊,法院執行干警不畏嚴寒酷暑,奔波執行現場是常態:為了堵住一個“老賴”,驅車百余公里,9小時追蹤;為了將數萬噸小麥如數交付買受人,駐扎外地一個月,30余天無休止運轉;為了將“失蹤”已久的孩子交還給母親,奔赴千里之外執行探視權案件,那幅團圓照里定格的笑臉讓人難忘。 法治是一種行動。過去5年多,乘著司法改革的東風,我們見證并參與了法院的重大變革。法官員額制落地生根,法官隊伍實現專業化;工作程序更規范,司法公信力得到極大提升;“互聯網+”融入執行,從前依賴東奔西跑的案件,現在有的上網就能輕松查控;網絡拍賣不斷完善,成為執行財產公正高效變現的首選;失信黑名單進一步落實和延伸,急劇壓縮了“老賴”的生存空間……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法治的觸角不斷向縱深延伸,更加篤定、更有力量,這對我們是一種巨大的鼓舞。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人民為中心,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是順應人們對司法公平公正的期待,就是新時代交給我們的考卷,賦予我們的使命與擔當。一起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一個拖欠工資的“黑心”老板,一筆“失約”借款,單獨看可能都不“大”,但民眾利益無小事,更能在強有力的執行中推動法治環境的改善。正因如此,每一起案件都是檢驗我們工作是否合格的法治考場。 新時代,是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時代。作為青年法官,使命重大。我們要恪守公正,守候良知,讓每一起案件都能定分止爭、傳導正義;我們要守護公序良俗,重拳出擊失信者,讓誠實守信蔚然成風,失信悖德寸步難行。而在利益更加多元的時代,我們更要在機制上不斷創新,以滿腔熱忱學習和探索,護航司法征程行穩致遠。 一位作家說過,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在。作為青年法官,我將珍惜當下,銘記在國旗和法徽下許下的錚錚誓言,不負青春,無愧信仰,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竭力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公平正義之光照亮新時代!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陸 露 2018年2月7日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08日 05 版)
本文由AG環亞娛樂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自守護新時代的正義之光(給新時代寫封信)http://www.aoavnb.buzz/news/5946.html
|